陪伴,從一本月刊開始 子萱老師與小明的故事 子萱老師自小家庭破碎而孤單長大,直到被陪伴與鼓勵才慢慢修復與父母的關係,也因此更懂孩子的孤單。 在台東陪讀班裡,小明(化名)的父母長年外出打工,加上地處偏遠交通不便,他常獨自在家,作業拖延、情緒低落。子萱老師發現後,陪他一起閱讀《蒲公英希望月刊》,從故事裡找出與自己相似的心情,並鼓勵他:「先不要急,我們一步步來。」 漸漸地,小明願意發問,與同學討論,也在月刊的生命故事裡找到勇氣。期末時,他拿著進步... 品格教育 生命教育 臺北市
花東的特別需要 花蓮與台東,壯麗山海環抱,卻也因地理隔絕與資源缺乏,成為台灣弱勢家庭最集中的地區之一。今年四月的大地震,讓許多家庭的傷痛更加雪上加霜:房屋傾倒、家園受損,許多受災戶孩子的學習與心靈也因此受到衝擊。 在這樣的挑戰中,陪讀班成為孩子們的「安全港灣」。更因花東獨特的環境優勢,陪讀班也帶領孩子走進山林、走向海洋,在戶外體驗教育中,學會勇敢、堅韌與彼此扶持。... 品格教育 生命教育 臺北市
當畫筆遇見希望 小宇的故事 地震過後,小宇(化名)一家一度無法居住,全家暫住在親戚家。那段時間,他常說:「我覺得自己沒用。」 原本愛畫畫的他,也不再拿起畫筆。 在花東的陪讀班裡,老師以繪畫和手作陪伴孩子表達內心感受,並結合《蒲公英希望月刊》的內容,讓孩子從故事人物的經歷中學習表達與療癒。 一次「心情畫作」活動,小宇畫滿黑色線條。老師沒有糾正,只是陪他聊畫裡的感受。慢慢地,他開始畫出藍天、綠地,甚至彩色的夢想,也學會用文字寫下... 品格教育 生命教育 臺北市
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執行長的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,需要有人在成長路上成為引導者與陪伴者。這次走訪花蓮、台東的據點,我深深感受到陪讀班的重要。孩子在完成作業時被細心陪伴,在討論中閃耀的眼神,讓人看見他們渴望學習、渴望被陪伴。 一句鼓勵、一個指引,就能換來孩子「我懂了!」的笑容,那一刻,他們不只跨越了課業的難題,最重要的是「有人陪」。希望學苑不只是學習的場域,更是孩子們生命中的安全港;老師們不只是陪寫功課,更是同行者與生命... 品格教育 生命教育 臺北市